|
元氏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。西倚太行山与井陉县接壤,西南邻赞皇县,南与高邑县相接,东部与赵县、栾城区相邻,北与鹿泉区相邻。东西向39千米,南北向28千米。
元氏县下辖15个乡镇、208个行政村,人口约42万(2010年),总面积668.4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54万亩,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。
境内交通便捷,京广铁路、京港澳高速公路、107国道纵贯南北,与周围县市相连的公路四通八达。
2019年3月,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。
战国初,元氏县属中山国,赵国灭中山国后属赵国,赵王始封公子元于此,元氏县由此而得名。西汉初设置为县,迄今已有两千余年。
春秋战国时期,各诸侯国把边境的地方设置作“县”。元氏县这一带就是当时赵国的边疆,北边滹沱河对岸就是中山国的地方。公子元就将他的封地叫作元氏县。这就是元氏县的由来。[2]
沿革
元氏县常山广场
周初分封诸侯,槐水流域建有诋国,封龙山南麓建在飞龙邑。
战国时属中山国都城灵寿(平山三汲);赵国时,赵国公子元封于此,元氏县由此而得名。
秦朝属钜鹿郡。
西汉初设置为县。汉代设恒山郡,郡治元氏故城,汉文帝时避文帝讳(刘恒)称常山郡。汉景帝时称常山国。
西晋时常山郡治由元氏迁往真定(今石家庄北东古城一带)。
隋复置恒山郡,治真定。
元氏县城(5)
1943年1月获鹿县路南区域并入元氏县改称元获县,1949年8月划归石家庄专区。
1958年5月元氏高邑两县合并为高元县,同年12月改称元氏县。
1960年5月撤销石家庄专区,元氏县改属石家庄市,1961年复设石家庄专区,元氏复属之。
1962年3月三县(元氏、高邑、赞皇)分置,元氏县恢复原建置。
区域位置
元氏县位于太行山东麓,河北省中南部。距首都北京315公里,距省会石家庄市28公里。县政府驻常山路89号。[4]
气候
元氏县属北温带,亚温润气候区,四季分明,2013年平均气温12.9℃。2013年元氏县县平均生长期240天,平均无霜期209天。元氏县平均年降水量500.6毫米。
植物资源
元氏县西部山区盛产核桃、无核黑枣、大红袍柿子、满天红石榴。东部平原盛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、油菜、芝麻、大豆、红薯以及蔬菜、瓜果等。[5]
矿产资源
元氏县西部山区、中部丘陵蕴藏蛇纹石储量1500万吨,石英石储量150万吨,铬矿石储量300万吨,硅矿石储量4亿吨,大理石储量1000多万吨,高岭土储量28000万吨,石灰石储量5520万立方米,县城北部有储量6000万吨的优质煤层。
封龙山
封龙山
封龙山又名飞龙山、西接太行、东邻平原。山上有汉碑、石窟、卧佛、封龙书院、义军山寨、禅房院、修真观、老龙潭、八仙堂等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。已完成了封龙书院图纸设计,新修了环山公路,修复了修真观及西石堂前殿等景点。[12]
蟠龙湖
蟠龙湖
蟠龙湖位于潴龙河上游。湖南岸有蟠龙寺遗址。蟠龙湖旅游区已建成了工商行度假村、吉达度假村、经贸会议中心、民政培训中心等十几家宾馆和疗养基地,一次可接待游客3000多人。区内游乐设施完善,垂钓、划船、游泳、登山、大型冲水梯、高速摩托艇、水空飞人、湖心泳池、碰碰船等水上游乐项目颇有名气。 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×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