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31509|回复: 1

“白玉堂”上杏葚甜

[复制链接]

43

主题

166

回帖

477

积分

中级会员

积分
477
发表于 2024-5-27 06:26:1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“白玉堂”上杏葚甜
在南皮县董村东街外,有一块地儿,名曰“白玉堂”,人们俗称“白堂”。
四十多年前,白堂这块地儿,并不与村庄房舍相连。因在它的西侧还隔着一个湾坑水塘与村里相望。后来,大队上在白堂的西南一隅,盖起了一排排的楼板平房,以安置有住房困难的家庭。至此,白堂这块地儿才逐渐与村里连成了一片。
此地为什么被称之为“白玉堂”呢?听老人们讲,这白堂上原有一座庙,叫“白玉堂”庙,地随庙名,于是便有了地名儿“白玉堂”。
传说,白玉堂庙建于宋金时期,是为纪念宋朝的武林侠客白玉堂而建。白玉堂庙坐北朝南,山门高大,石阶陡阔,苍松翠柏,环庙绕墙。山门外卧有一对石狮,怒目昂首,注视远方。庙内的殿堂,青瓦白墙,金碧辉煌。飞檐翘角,画柱雕梁。白玉堂庙为二进殿堂。一进殿是“忠义堂”,殿堂之上,立有白玉堂泥塑雕像。二进殿是“侠义堂”,堂上居中是白玉堂泥塑雕像,两边墙壁上排列着“三侠五义”中英雄人物的泥塑画像,造型各异,形态逼真,栩栩如生。据传,此庙当年规模宏大,为周围村庄庙堂之首。白玉堂庙在明代时香火鼎盛,只是到了清代时才日渐颓败。清初,朝廷大力宣扬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之忠勇,全国掀起了修建关帝庙的热潮,董村镇也在西街建了一座关帝庙,人称“关爷庙”。此后,白玉堂庙逐渐荒废,直至坍塌被毁,销声匿迹。此地变成了一片废墟,只有那散落于地角旮旯的残砖断瓦和泥罐陶片,在默默诉说着早已逝去的悠悠过往和岁月的沧桑。
白玉堂是古典名著《三侠五义》中的主要人物,侠客中的“五义”之首,绰号“锦毛鼠”,浙江金华人。白玉堂少年华美,文武双全,气宇不凡,侠肝义胆。后来三探冲霄楼殒命,时23岁。传说,白玉堂曾到过此地,并在此行侠仗义,扶危济困,以武会友,授徒传艺。声名相闻百里,乡民谨以铭记。白玉堂死后,人们为感念其恩,建此庙堂,以为纪念。据说,清初时,董村镇上的庙宇(非寺院)较多,有各家族的家庙(祠堂)、财神庙、关帝庙、土地庙等,唯白玉堂庙,雄浑壮观。
白玉堂庙遗迹早已荡然无存,只留下这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,让世人津津乐道。
在少儿时代的记忆里,白堂上是一片杏树行(nang)子和一片桑园。
白堂地势较高,三面有湾塘壕沟环绕,只有东侧与耕地相接。白堂中间有一趟土道,横贯东西,将白堂分为道南和道北两部分,道南是桑椹树,道北是杏树。白堂周围的土岗沟崖(yai)上,长满了杜梨、酸枣、沙果、刺槐等野生树木。荆棘丛生,蒿草茂密,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果园围墙。土岗上植被丰富,生长着野葡萄、野枸杞等草本植物。野枸杞人称“红姑娘”,柔软的枝条上结满了鲜红的果实,绿叶红果,一簇簇,一嘟噜,一串串的压弯了枝条,卓实耀眼,招人喜爱。人们撸上一把,吃在嘴里,甜在心头。秋天的时候,人们将野枸杞晒干泡水喝,据说还有保健作用呢。白堂的西北一侧,有一块向西凸突出去的土岗子,岗上平缓,上面种有苜蓿,站在土岗子上向西眺望,村里的风景尽收眼底。土岗北边的偏坡有一处乱葬岗子,是夭折的婴儿和死猫乱狗的丢弃之地。往南是白堂中间土路的下坡腰道,道北一侧是人们挖取沙土的地方。四五十年前,刚出生的婴儿要睡土裤子,里面装上温热的沙土接屎接尿,起到类似尿不湿的作用。这里的沙土,沙性大,松软润滑,不沾屁股,吸附力强,干爽舒适,是婴儿睡土裤子的首选之土。人们在这里取土,挖了很多悬空洞,下雨天时人们还会躲在洞里避雨歇息。有时大人们推车来此拉土会带着孩子,大人和孩子开玩笑说,你就是从这沙土里扒出来的,有的小孩子信以为真,就独自到悬空洞里挖沙土,希望能从沙土中再扒岀个弟弟妹妹来。
春天来了,万物复苏。白堂上的杏花绽开了花蕾。那层层叠叠的花瓣儿,嫩嫩的、艳艳的,娇媚水灵。就像蘸在枝桠上的一层胭脂,清秀淡雅,散发一缕醉人的芳香。桑树的花期要比杏树晚一些时日,它的花呈黄穗状,花凋落后就长出了粒状的桑葚果,而桑葚果比杏果要成熟早,大约在“小满”时节,葚子就熟了。
一串串的桑葚果挂满了枝头,粉白色的葚子,好似颗颗珍珠,润泽晶莹;紫黑色的葚子,像颗颗玛瑙,玲珑剔透。
“小满杆子响,桑葚万家尝”。“小满”过后,生产队里召集人打葚子。人们将几个大包袱片铺在桑树下,用竹竿敲打桑树的枝杈,那熟透的葚子,在人们的敲击和摇晃中,飘然落下,就像一场缤纷淅沥的桑葚雨。
那粘糯熟透的葚子,果汁多,甜如蜜。就连空气中也散发着甜甜的芬芳,不禁会让人谗涎欲滴,大快朵颐一番。
麦收时节,桑葚落杆,杏子成熟。
那翠绿的杏叶间,一颗颗青涩的杏果,变的饱满沉甸,果肉肥厚。红彤彤,金灿灿,黄澄澄的杏果,就像一盏盏的红灯笼,在微风中摇曳,若隐若现。
中午时分,大人们午休。我和小伙伴们就去杏树行子偷杏。看杏树的是一位老头,他患有白内障,老眼昏花,视线看不远。他在树行子的小屋里歇息,我们上树的动静有时会把他惊醒,他就拿着棍子追我们,我们有时也不跑,就躲在茂密的树上屏住呼吸,他也不会发现。有时我们为了引开他,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,让他首尾难顾,而我们则是满载而归。
印象中,半红半黄的杏儿,甜中带酸,人称“妃子笑”。银白色的杏儿,果肉多,又甜又面,人称“白沙蜜”。杏子成熟的季节,我和小伙伴们每天都能吃到味美香甜的杏儿。那缀满枝头的甜杏儿,曾让人陶醉,回味无穷。在少年时代,白堂上那甘甜如蜜的杏葚,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。
麦熟时节的杏儿,又称“麦黃杏”,新婚的家庭,走亲看闺女,都要上手挑岀圆润饱满的甜杏儿,当做压筐底的新鲜礼品,馈赠亲友。
后来,据说要退林还耕,生产队上就将这片杏树和桑树全刨了。只是可惜了这片几十亩地的果树园子,正当根深叶茂,硕果累累之时,却被人为而毁,无不令人唏嘘叹息。
壬寅年入伏之日,我回到了家乡。漫步在白堂的地界上,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当年白堂上那果树郁葱的自然风光,还有那杏葚香甜中蕴藏着的醉人芬芳。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懞懂的童真时代,捉蝈蝈、沾箫箫(蝉)、捕蚂楞(蜻蜓)、挖爬爬(蝉蛹)、钓骆驼的童年趣事,历历在目,恍如昨日。那儿时的快乐时光,让人沉醉,充满了遐想。
白堂北边的壕沟,寂静清幽,沟深坡陡,芳草萋萋,树木茂密。碧绿的野草像是给这条道沟铺上了一层绿地毯。鸟语啁啾,蛙鸣蝉噪。烟云氤氲,暮日霞光。白堂之上,是绿油油的玉米苗和树木掩映的红砖瓦房。光阴荏苒,时过境迁。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,盛满了深深的眷恋。探古寻景觅当年,白玉堂上杏葚甜。历经岁月变迁,白堂上已是旧貌换新颜。一条平坦的柏油公路横穿而过,那低矮破旧的楼板老房子,早已难觅踪影,替代它的是宽敞明亮的起脊瓦房和楼房。绿树掩红墙,竹篱菜园香。袅袅炊烟起,荷锄沐斜阳。古老的“白玉堂”,正描绘着一幅乡村美景的秀丽画卷,在砥砺前行的小康路上,共同创造明天的辉煌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6

主题

162

回帖

400

积分

中级会员

积分
400
发表于 2024-5-27 09:07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文笔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