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今日末伏:2022年8月15日,农历七月十八,星期一。
民间谚语有云:“火烧七月半,八月木樨蒸。”
末伏,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,俗称:秋老虎。
此时,虽已立秋,但处于由夏入秋,由热渐冷,阴阳交替的转折点。
秋老虎也最为凶猛,如果防不好秋老虎,过不好末伏,非常容易伤身。
所以,我们一定要多注意身体的养生防护,为三伏天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!
三忌
1. 忌贪凉过度
常言道:“秋后一伏热死人。”
末伏时节,天气还是暑热难耐,秋老虎依然肆虐。
但切忌过度贪凉,取凉须节制,空调不可冷风直吹,室温保持在27℃左右为宜。
最好也不要冲凉水澡、过吃冷饮、吹穿堂风,以免积聚湿寒,伤害健康。
再加上现在昼夜温差逐渐加大,所以早晚也要及时添加衣物,以防着凉感冒。
2.忌吃瓜过多
老话说:“秋瓜坏肚。”
夏季极易耗气伤津,所以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会有所下降。
人体消化功能也随之变差,所以对西瓜、甜瓜、苦瓜等食物应适可而止。
因为立秋后的瓜类大多属性寒凉,吃多了极易腹泻,损伤脾胃阳气。
此时,应该多吃果除燥,比如可以吃雪梨润肺止咳,苹果养心止泻,龙眼滋补安神,葡萄益气补血等。
3.忌吃辣过量
“打秋老虎”有句口诀:“吃果不吃瓜,吃蜜不吃辣。”
秋老虎时节,不仅要少吃瓜多吃果,也要少吃辣多吃蜜。
末伏过后,天气燥热,辛辣刺激的食物极易让人上火气燥,应尽量不吃或少吃。
尤其是生姜,古训说:“一年之内,秋不食姜”,否则容易加剧上火,伤及肺气。
平时可以多吃蜂蜜来滋阴润肺,而且蜂蜜加一宝,堪比“神仙药”,加芹菜可以降血压,加金银花治感冒,加牛奶抗疲劳等。
三宜
1. 宜养护心脏
传统中医认为:“暑热伤心。”
三伏天,天气闷热,阳气外发,伏阴在内,容易导致心火过旺。
特别是如果出汗较多,血液粘稠度增加,更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。
因此,末伏养生最重要的就是养护心脏,生命健康才能得以保障。
所以要戒躁戒怒,以静养心,保持内心平和,情志开怀,降心火,养心气。
还要注意休养生息,做到生活规律,避免熬夜,来增强身体素质,提高耐受力。
2. 宜清补饮食
自古以来,中国人就讲究“四季五补”,即春升补,夏清补,秋平补,冬滋补。
虽然现在已过立秋,但末伏天气依旧炎热,需以清补为主,不宜过度进补,否则为秋冬身体埋下隐患。
建议选择清润适中的进补品,如山药、小米、茯苓、莲藕、银耳、百合等,既能补充营养,还可润燥养肺。
清补也可以适当吃肉,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,如鱼肉、鸭肉、鸽肉等,都十分有益身心。
3. 宜调和脾胃
中医讲:“湿气通于脾”。
故此,调养脾胃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。
而且夏天人体大量出汗,又常吃冷饮冷食,脾胃功能变差,更应调和脾胃。
脾胃喜温怕寒,应多吃温热食物,尽量不要冷热交替,可以多吃健脾和胃的食物,如粳米、莲子、扁豆等。
养护脾胃,还可以常按摩足三里和脾俞三个穴位,每天各按三分钟左右,能有效化湿健脾,补中益气。
三秘诀
1. 早睡早起
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”
末伏,立秋已过,作息也要顺应自然阴阳变化,早睡早起。
每天最佳睡觉时间是在21-23点至3-5点左右,应至少保证7小时的睡眠。
早睡,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,保证精力充沛;早起,呼吸新鲜空气,有利于肺气舒展。
充足的睡眠,也可以恢复体力精力,是机体良好运转的基础,是天然的保健品。
2. 适当运动
古文记载:“三伏极热时,周身所染风寒湿气,由汗而出,可保一年无病。”
热练三伏,可以祛除体内风寒湿邪,预防多种疾病,保持健康体魄。
所以,即使末伏天气炎热,也不能忘记运动,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。
我们可以在气温相对凉爽的时间段,适当运动,如清晨傍晚,以微微出汗为宜。
也要实事求是,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如游泳、慢跑、散步、太极、养生操等。
3. 谨防秋燥
俗话说:“初伏去寒,中伏去湿,末伏去燥。”
燥主秋令,很多人会出现皮肤干燥、唇干舌燥、咳嗽便秘等秋燥症状。
再加上秋老虎的持续高温,很容易暴躁易怒,损伤肺气,到了秋冬很容易咳嗽。
所以此时就应该润燥滋阴,谨防秋燥,多吃莲藕、百合、梨、菜干,养肺生津。
平时也要多喝水、多喝粥,如蜂蜜水、罗汉果茶、银耳汤、排骨粥等。
还要重视精神调养,顺应秋季收敛之性,保持心态平和,平安健康地度过“多事之秋”。
杜牧写:“风吹一片叶,万物已惊秋。”
转眼间,季节更迭,秋意渐生,又到一年末伏时节。
一边揽秋风入怀,赏秋叶静美,一边也要善待自己,养好身体,心怀期待,努力向前。
等处暑微凉,等白露似霜,等寒蝉凄切,等桂花飘香,等菊开向晚......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