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楼主: smiimsprince

山西山后陆州到底在哪

[复制链接]

37

主题

181

回帖

487

积分

中级会员

积分
487
发表于 2024-5-30 16:27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姓啥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45

主题

173

回帖

495

积分

中级会员

积分
495
发表于 2024-5-30 16:32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的先祖也是那里的!张姓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47

主题

167

回帖

493

积分

中级会员

积分
493
发表于 2024-5-30 16:38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你可以读读李洪发先生的《永平府地区移民问题研究》一书,或许你能找到答案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39

主题

183

回帖

513

积分

QQ游客

积分
513
发表于 2024-5-30 16:42:45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止在一两篇文章中看到,说包括滦南、唐海等在内的老滦州区域内的家谱里,都有祖先迁自山西山后陆州的说法,不少所谓的文化学者也参与其中,旁征博引,让我们这些文化肤浅的人摸不着根底。经过专家们论证,得出的结论是山后的“山”是指中条山,理由是山西境内只有中条山是东西走向,其他都是南北走向。同时分析,陆州不是实指叫做“陆州”的地名,而是汉语“六”的大写“陆”,也就是六州。我查阅了相关资料,这个解释最早出处是198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,由唐山市地名志办公室编辑的《唐山市地名志.18页》,唐山地区明初移民“多来自山西潞州(也说山后陆州,当指今山西晋东南一带)”,不过这个说法还有点模糊。对山西山后陆州,做出最具体解释,又被当地人视为圭臬的,出自1998年12月,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,张哲明主编的《滦南民间剪纸.5页》,山西山后六州为山西平阳府的蒲州、解州、绛州、霍州、吉州、隰州这六个州,理由是因为这六个州,在中条山的山后,所以叫做山后六州。咋一听,似乎很有道理。但细一分析,明显的漏洞百出。
第一,一般常识,有人问,你是哪里人?我不回答是唐山地区的,而是回答说是河北秦唐沧的,或者说我是陡河十县的。这种回答,不是神经有毛病,也是太不靠谱之人;
第二,查《明史》、《明太祖实录》、《明太宗实录》,有人汇总,从洪武六年至永乐十五年,约50年的时间里一共有18次移民记录,其中洪武10次,永乐8次。滦南、唐海一代移民后裔虽然说不准祖先从哪里迁来的,但迁徙时间几乎一致,明朝永乐二年。看《明史.成祖本纪》卷六:“(永乐)二年九月,徙山西民万户实北平。”再看《明太宗实录》卷三十一:“(永乐)二年九月,徙山西太原,平阳,泽、潞、辽、汾、沁民万户实北平。”这些记载,可都是正史,绝非戏说。数学基本功再差,这是两府、五州,怎么也数不出六州啊。如果像有的专家所言,六州是特指平阳府的蒲、解、绛、霍、吉、隰六个州,当时同时迁出的移民还有太原府呢。太原府辖6州,即:平定州、忻州、代州、岢岚州、永宁州和保德州。另外还有泽、潞、辽、汾、沁五州呢,这样算的话,一共是17个州才对啊。如果还要强词夺理,说这六州指的是中条山后六州,难道太原府的六州没有在中条山北侧吗?这种解释明显牵强。由此可知,说山后六州为山西中条山的山后六州,应该是没有任何证据的一个伪命题。
那么,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山后六州。有的话,在哪里?历史上的山后六州,要从石敬瑭(后晋高祖)将燕云十六州作为礼物送给契丹说起,从公元936年后,冀东地区便长时间处于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。到了1368,朱元璋麾下大将徐达拿下大都(今北京), 常遇春拿下大同 燕云十六州才又回到中原怀抱,这就是历史上中原人心里隐藏的432年的痛。但是,到了元朝末年,十六州几经变更,(燕山)山后只剩下了六州,分别是云州(今山西大同), 朔州(今山西朔州), 应州(今山西应县), 蔚州(今河北蔚县), 归化州(今河北宣化), 保安州(今河北涿鹿),这就是史书上的“山后六州”。
这个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山后六州有过移民史吗?《明史》记载得很清楚。洪武四年(公元1371年)初, 徐达攻下大都,便坐镇于此,开始操练兵马, 以备游牧民族的再次攻打。他深切地感到大都由于多年战乱和自然灾害影响,造成人口急剧减少, 于是给朱元璋上书, 请求将“山后六州之民迁入北平”,这正中朱元璋下怀。从汉朝以后,对待少数民族的办法,就是和亲,包括昭君出塞、文成公主和藩,都是这种理念的产物。朱元璋是另一种思路,就是通过移民方式,瓦解与其对立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力量,使其不能再形成集团势力。朱元璋批准了徐达的提议, 从洪武四年起,陆续从山后向以北平为中心的内地移民,其中当年强行迁徙了两批。
  第一批为洪武四年(公元1371年)三月,以“山后边民,密迩虏境,虽已招降来归,安土乐生,恐其久而离散,遂移其户万七千二百七十四,口九万三千八百七十八”,迁徙到北平各州县屯戍(《明太祖实录.卷六二》);
第二批紧随其后,六月,计“三万五千八百户,十九万七千二十七人,散处卫府,籍为军者给以粮,籍为民者给以耕(《明太祖实录.卷六六》)”。
尔后,又有几批山后移民分别迁入:
洪武六年,燕山卫指挥使朱杲奏:“近领兵于山后宜兴、锦州等处,搜获故元溃散军民九百余户,.....隶北平为民。”(《明太祖实录.卷八十》)
  以后,又分别于洪武七年、十年、十二年、十四年等山后降民,“自沙漠来归”。
这么多“山后六州”移民,分期分批迁入北平,大大充实了这里的人口。而明初的北平,一般是泛指北平行中书省,只有北平府的称谓才实指北平。北平行中书省所辖区域包括北平府及其相邻的真定府、保定府、顺德府、广平府、大名府、河间府和永平府,即所谓的北平八府,所以实北平的移民是包括永平府在内的,这就是历史上的“山后六州”移民。
清《光绪乐亭县志》,是那个时代编纂比较好的一部地方志乘,其中收录了清朝出了很多高官的栗家湾头李家,记录其先祖于明初从山后六州迁来乐亭。最出名的是十世李兰,李兰去世后,他的墓碑是请经筵讲官、礼部尚书兼《四库全书》总裁曹秀先撰写的,碑文全文收录在《乐亭县志》中:“安徽布政使李公西园先生,卒于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,年四十有五。......公讳兰,字汀倩号西园,籍直隶永平府乐亭县。其先山后六州人,自受宗公(明初人)迁乐,世有隐德,根蟠枝蔚,迄公已十世矣。”这些历史记录,足可以说明明初洪武年间,山后六州移民是真实存在的,但移民对象主要来自于山西大同及其周边地区,包括山西雁北地区、河北张家口地区、内蒙呼和浩特地区、锡林郭勒地区等,不过,这与山西大槐树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。
为什么在唐山一带,明朝移民后裔中,广泛传播祖先迁自山西山后六州呢?这是混淆了历史知识和地理界限。实际上是把永乐二年山西移民,与山后六州移民联系起来,口口相传,不少家谱再修时,便把这两次毫不相关的移民搅合在一起。唐山一带家谱中最早提到“山后六州”说法的是,民国二十六年,丰润郑氏重修家谱时,郑清晨做的序。当时郑清晨供职于山东营业税局,说明到了民国时代,山后六州之说已经广泛传播。郑清晨的序文:“吾始祖唐隆公,闻自前明成祖永乐二年,由山后六州大枣林庄,北迁卜居燕冀。”对山后六州的说法,他也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:“惟山后六州,则未信其为何地。《明史.地理志》,述成祖弃大宁徙东胜,宣宗迁开平于独石口,说者谓开平返迁,则守卫薄不足以镇伏山后诸部,是山后当在恒常太行五台以北也。”而将山后六州归结为山西山后的始作俑者应为《滦南县地名志》,书中收录了561个村子,就有359个自然村考证为“明朝永乐二年,由山西山后六州迁来”。从因特网上查滦南的好多村名,都有这个特点。看两个例子:“北连北店村,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南6.2公里处。有394户,1223口人。主要姓氏有李、田、宋。据据《滦县志》载,明永乐二年属滦州连清社。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于去乐亭大路之北,路旁有旅店,故名北店。后乐亭县烧纸庄失火连到北店,故改名连北店,后行政划分为北连北店”;“任各庄村,据《滦县志》载,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长港社,先祖王一道由山西山后陆州迁至此地安家落户。他的弟弟也来这里投奔哥哥,为纪念兄弟团聚,取村名认哥庄,后谐音任各庄。后因行政划分,此村在东,取名任各庄东村”。关于社和屯,史书记述很清楚,是明朝永乐二年,奉诏编户时开始使用的基层行政单位,“土民编社,移民编屯”,这是所有地方志都有的记载。也就是说,永乐二年以前的村庄统一编社,永乐二年以后的统一编屯。上面的描述文字,很清楚地显示这两个村庄,分别属于连清社和长港社所辖,就是都应该属于永乐二年以前建的村子。我国著名的移民史专家曹树基,在他《中国移民史》一书中特别指出:“永乐年间,社屯编制是非常规范的。”所以,“社”下的村庄,一定是永乐二年以前建的村庄,既然明确列于“社”之下,说明这些村庄绝不是永乐二年的移民。历代地方志乘的记载,土著四十一社,移民二十六屯,土著远远多于移民村。所以《滦南地名志》把好多本属于“社”下的村庄都列为永乐二年移民,显然是缺乏根据的。而且把每个村庄的来源都生生地安在《滦州志》上,介绍每一个村名时,都先说上一句来自于《滦州志》或《滦县志》云云,这就给人们造成了错觉,似乎说那些村庄都建自永乐二年,是《滦州志》早就有记载的,其实只不过是移花接木而已。,任何一部《滦州志》都不是这样记载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37

主题

192

回帖

507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507
发表于 2024-5-30 16:45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们是福建来的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48

主题

198

回帖

526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526
发表于 2024-5-30 16:49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山西山后陆洲是山西省临汾市洪桐县大槐树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50

主题

194

回帖

544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544
发表于 2024-5-30 16:54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山后六州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40

主题

174

回帖

476

积分

中级会员

积分
476
发表于 2024-5-30 17:00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
平阳府是明朝建立后改元之晋宁路而来,府治为临汾县。平阳府地域大致为今临汾、运城两市及晋中、吕梁各一部,该地区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,“尧都平阳”即为今临汾。平阳府辖有的散州有六个,分别为蒲州、绛州、解州、霍州、吉州及隰州。
山后陆(六)州是指中条山后的六个州,即蒲州、解州、绛州、霍州、吉州、隰州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42

主题

194

回帖

538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538
发表于 2024-5-30 17:02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山后六州。有的话,在哪里?
历史上的山后六州,要从石敬瑭(后晋高祖)将燕云十六州作为礼物送给契丹说起,从公元936年后,冀东地区便长时间处于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。到了1368,朱元璋麾下大将徐达拿下大都(今北京), 常遇春拿下大同 燕云十六州才又回到中原怀抱,这就是历史上中原人心里隐藏的432年的痛。
但是,到了元朝末年,十六州几经变更,(燕山)山后只剩下了六州,分别是云州(今山西大同), 朔州(今山西朔州), 应州(今山西应县), 蔚州(今河北蔚县), 归化州(今河北宣化), 保安州(今河北涿鹿),这就是史书上的“山后六州”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36

主题

203

回帖

514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514
发表于 2024-5-30 17:07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亲叔伯中国人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