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每到冬天,树枝上光秃秃的时候,我们就会发现,这些小物件挂在枝头,这玩意儿在农村很常见,有药材贩子会来收购,便知道它是一味儿中药!
总是黏在树枝上,常常连树枝一起折下来。小时候听老人说,这叫螳螂籽儿,后来上大学学中医后,才知道它的学名叫做桑螵蛸!
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、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。以上三种分别习称'团螵蛸'、'长螵蛸'及'黑螵蛸'。
相信大家看完是虫卵后,都有些恶心,其实桑螵蛸入药是需要炮制的。炮制方法:每年秋季至翌年春季在树上采集卵鞘,蒸30-40min,以杀死其中虫卵,晒干或烘干。
本品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载:“桑螵蛸生桑枝上。”《别录》云:“螳螂子也。”《本草图经》载:“今在处有之,螳螂逢木便产,一枚出子百数,多在小木荆棘间。桑上者兼得桑皮之津气,故为佳。”
古时称螳螂卵为螵蛸,产于桑树上者则称为桑螵蛸。现代临床上应用的桑螵蛸并非完全采于桑树之上,其原动物也并非一种。《神农本草经》陶弘景:桑螵蛸,以桑上者为好,是兼得桑皮之津气。
具有固精缩尿,补肾助阳之功效。常用于遗精滑精,遗尿尿频,小便白浊。
桑螵蛸里含蛋白质及脂肪等。卵囊附着的蛋白质膜上含柠檬酸钙的结晶;卵黄球含糖蛋白及脂蛋白。药理研究:桑螵蛸有抗利尿和敛汗作用。
桑螵蛸主要功效是缩尿,能治各种小便过多,失禁,遗尿,疗效显著。其中比较出名的方剂就是桑螵蛸散,是专门治疗遗尿的。 |
|